广府民居
清末广州的西关民居密集,形成独特风格的西关大屋,内部布局紧湊,间隔灵活,正立面之门有“三件头”(脚门、趟拢和大门)。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侨乡出现有异国风格的碉楼,在城市出现别墅式居宅,在商业繁华的城镇街道两旁出现骑楼。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有广东四大名园之称,均值得游览。
客家民居
客家出现了超大的土楼和楼房组合成的围屋。建筑多以夯土或土坯砖为材料,渐而发展到以花岗石、大青砖为建筑材料,十分坚固,规模巨大。现存土楼,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自清康熙初年至20世纪70年代,兴建了不少土楼建筑。围楼大多为圆形和方形,大型圆形围楼高达4~6层20余米,多达四环。目前在省内多处有分布,以梅州地区居多。
潮汕民居
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以巨石为墩的潮州湘子桥,建造年代从南宋至明代,被誉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摘自《广州文摘报》2013年8月12日)
清末广州的西关民居密集,形成独特风格的西关大屋,内部布局紧湊,间隔灵活,正立面之门有“三件头”(脚门、趟拢和大门)。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侨乡出现有异国风格的碉楼,在城市出现别墅式居宅,在商业繁华的城镇街道两旁出现骑楼。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有广东四大名园之称,均值得游览。
客家民居
客家出现了超大的土楼和楼房组合成的围屋。建筑多以夯土或土坯砖为材料,渐而发展到以花岗石、大青砖为建筑材料,十分坚固,规模巨大。现存土楼,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自清康熙初年至20世纪70年代,兴建了不少土楼建筑。围楼大多为圆形和方形,大型圆形围楼高达4~6层20余米,多达四环。目前在省内多处有分布,以梅州地区居多。
潮汕民居
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以巨石为墩的潮州湘子桥,建造年代从南宋至明代,被誉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
(摘自《广州文摘报》2013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