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日:若再填江造城,或现“曼谷水灾”

    市政府“打造珠江黄金岸线”的实施方案将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第三次对珠江两岸编制的专项规划,这份以“还岸线于民”为由的规划将让珠江岸线向东延伸至黄埔和萝岗。专家建言:珠江岸线的打造必须慎之又慎,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人为侵占江面!也不要重蹈滨江东覆辙,高强度开发房地产,更要吸取江湾大酒店将公共亲水空间私有化的教训。
    现年80岁的李平日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现为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他提出,珠江广州段80年来江面缩窄、水位上升,岸线规划应慎而又慎,否则广州可能出现“曼谷水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李平日说,“珠江要以安全为第一,应避免人为收缩岸线。”
    人人争食珠江恐会变“珠涌”    “珠江向来是唐僧肉,人人都想食,”李平日称,“唔堪食”的珠江恐怕会变成“珠涌”。“所有河流都是不断淤积、收窄的,”1989年出版的《广州地区第四纪地质》详细论述了珠江岸线在历史上如何加速收窄,现今海珠桥处珠江仅宽180米,比300-400年前缩窄了约2/3。与汉代相比,现今的珠江仅是其宽度的1/10。李平日强调,这一变化既是自然的河流淤积,但人为因素到后期越发明显,“比如海珠广场就是填江而成。”
  说到这里,作为“老广州”的李平日提起了现已不为人知的“海珠石”。“海珠石原本在江里,距离珠江北岸有250米之远,现在已经埋没在长堤大马路的海珠花园下面。就是因为1932年建爱群大厦填了那片江!”
  解放后60多年,填江速度有增无缓。珠江左岸从白天鹅宾馆、江湾大酒店、大沙头、二沙岛、海心沙、猎德、黄埔、文冲船厂、电厂、黄埔新港、开发区、保税区、新沙、虎门;右岸从洲头咀、石冲口、珠江泳场、珠江广场、新中国船厂、珠啤、琶洲会展中心、新洲船厂都是逐步填江而成。
  “连我住的珠江帝景也是填江填出来的,”李平日称,离他家不远的赤岗塔建于1619年,塔基上还能见到以前撑船的竹篙留下的印,而如今赤岗塔已离岸300米。这意味着,江面几乎是在以每年1米的速度在收窄。“赤岗塔、琶洲塔以前都是作为灯塔用的。还有南方大厦对出有个‘塔影楼’,因为楼影能够在江水里看到而得名。它是陈少白(曾与孙中山并称‘ 四大寇’)在1919年建立的,用来自住并作为码头之用,现在也缩到长堤大马路里面了。”
  南越国时,珠江曾经是在光明广场以南。2000年,广州考古所在光明广场发现了一座南越国的水关、汉代的城墙,一时引起媒体关注报道。李教授表示:“汉朝以来,江岸一路收窄。根据我的计算,大概241年后,珠江口会像伶仃洋一样消亡。江岸的淤积收窄是必然的,但是现在江边的地价高,一线江景,大家争开发争得厉害,给珠江的排水增加隐患。”
  江面收窄存“曼谷水灾”隐忧    “我担心的是,珠江岸线如果处理不好,广州完全有可能、有条件步曼谷水灾的后尘”,李平日称。
   李平日列举了百年来广州发生过的特大水灾。1915年,广州市地方志记录“水浸7天”,“西关水深丈余”,最高水位达3.48米,珠三角灾民378万人。1994年,广州发生特大洪水,李平日曾写信给时任市长黎子流,提到江面收窄的危险。黎子流阅后称“所言有据有理”,确是“隐忧”;若几大因素碰在一起,“广州将损失极大”。2005年6月24日,珠江广州段遭遇天文大潮,中大外的水文站测量点测得的水位是2 .77米,为建站以来最高水位。沿江路水深近1米;沙面连续水浸三天,被人戏称为“水面”。全市10万学生停课,地势低洼处居民无法出入。番禺去沙湾水道全线洪水浸堤。“当时只有西江有水,东江、北江无水;如果东、西、北江一起涨水,再加上天文大潮、台风和暴雨,广州会浸到一塌糊涂。”
  全球气候变暖也会增加灾害几率。模型计算显示,全球升温1摄氏度,华南夏季降雨量将增加8%,而且主要为“对流雨”,通常表现为局部短时间的倾盆大雨。这一切,都使广州有发生“曼谷水灾”的隐忧。
  岸线规划应组织专家座谈   “‘黄金岸线’的概念非常好”,李平日称自己也赞成工厂从岸线后撤,但从目前规划来看,李平日认为“填江是绝对会发生的”。“之前建设的亚运码头就已缩窄了江面,”李平日说,“有些侵占、缩窄江面是不得不为的,城市要发展要建设,比如目前规划中提到的拓宽广州大桥。但有些是可以尽量减少的,比如规划中的游艇码头。”
  “桥、亲水平台都是政府规划下的侵占江面。比如中大北门广场也是填江而来。完全不要这些也不可能,但希望尽量减少。”
  看到报载“黄金岸线”的重新规划,3月18日,李平日再次给市长陈建华写信。根据广州站(浮标厂)记录珠江广州段最高水位,近80年来已升高了近一米。“这是因为珠江江岸被侵占、缩窄,河床被泥沙淤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综合结果。后两者市政府难以控制,但是江岸侵占则是政府可以掌控的。上世纪80年代白天鹅、江湾酒店占用江岸曾引起水利、航道、地理界很大争议,近年广州江岸已被严重侵占、缩窄。江岸缩窄的严重后果之一是同样流量江水水位被迫升高,对广州防洪排涝有严重影响。广州近年水浸街频发也与此有关。所以,珠江江岸规划最关键是保安全,绝不只是美观、气派。规划局难以独力完成,建议由副市长或秘书长负责组织规划、建设、水务、国土、港航等部门协调。”
  李平日建议,相关规划应组织专家座谈提指导意见。李平日认为,当务之急还包括应使用航空遥感技术,对现有珠江岸线进行准确的测量记录,“看看多年来到底侵占、缩窄了多少”。
“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认识,业界对相关情况早已存在隐忧,”李平日最后呼吁,“一定要严格控制珠江岸线,避免人为收缩,确保安全第一。”
                                                      (摘自《南方都市报》2012年4月17日)



版权所有 ©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05147258号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邮政编码: 510070
电 话:020-87685006 传 真:020-87685006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创新发展研究院

 

 


热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