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会否遭遇曼谷式水灾?

    近期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赴泰国航拍的图片,曼谷近郊工业区都泡在了水里,已有议员提出首都迁址或设立第二首都的动议。许多去过曼谷旅游的广州市民,对曼谷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水道有着似曾相识之感,因为在地理位置和气候方面,广州与曼谷有许多相似之处。曼谷成了水城后,有不少读者担心广州也会重蹈曼谷的覆辙并来信询问,对此,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平日接受了南方都市报记者的采访,他通过数据对比和理论分析,判断广州不会像曼谷一样大水围城数月,但广州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吸取曼谷的教训,合理规划绿地湿地面积,未雨绸缪。
    广州不会像曼谷那样水浸数月
    南都:广州与曼谷在地理位置、气候等方面颇有相似之处,广州也经常出现水浸街的状况,我们现在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吧?
    李平日:广州与曼谷有许多相近之处,首先,它们都是地势低平,海拔约为2米,且都位于河口,河涌众多,容易受海潮影响。其次,曼谷和广州整体上存在地壳下沉的趋势。再有,两个城市都发展非常迅速,高楼林立,绿地湿地面积剧减,以致排水困难,常有内涝之患。最后,全球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对它们影响也很大。
    南都:广州是不是也存在像曼谷这样水浸数月的潜在危险?
    李平日:说实话,广州和曼谷的降雨量是同一个数量等级的,年降雨量在1000多毫米到2000多毫米左右。但广州不会像曼谷那样水浸数月,因为从另一方面讲,广州和曼谷的情况又大不相同。最重要的就是地壳下沉的速度差别很大,广州的地壳下沉比曼谷小1至2个数量级,广州地壳下沉为1-2毫米/年,曼谷达好几厘米/年(有专家认为达5-8厘米/年)。这个差别是很大的。同时,地壳升降的速度直接影响海平面升降速度。我们所说的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个是指海的绝对上升,一个就是地壳的沉降导致的海平面相对上升,由于曼谷的地壳下降速度比广州快10倍以上,所以相对来说,它的海平面上升也快很多,这对一个城市发展来说是很危险的,实际上曼谷已经有一部分处于海平面之下。
    广州的地壳下沉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广州的七星岗古海岸遗址极有说服力地表明了几千年来广州的地壳下沉幅度较小,这是国际地质大会公认的。所以,海潮对广州整个地势影响是不足为虑的。 除此之外,广州近年来河涌治理有很多的效果,河道防洪提升到了200年一遇的标准。曼谷目前主要依靠防洪堤和排水泵系统防洪,但防洪堤的高度和排水泵的排水能力都无法与广州相比,所以不足以应对持续的严重水灾。
    珠三角海面上升速度过去预估偏大
    南都:目前珠江三角洲的海面升降情况如何?有学者预估到2030年将上升30cm,这将对广州的排涝工程有什么影响呢?
    李平日:我认为过去的预估大多都偏大了。根据珠江三角洲典型潮位站长期和新近19年的观测记录,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到2030年不会超过20cm。以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我们处于“知而不清”的模糊阶段,思维方式也是“宁左勿右”,就怕低估了。我很能理解民众为什么经常埋怨天气预报不准确,因为预报本来无法十分精准,二来预报容易犯这种“宁左勿右,宁高勿低”的错误,报小了,领导就批评你,报大了无所谓。气候预测也是如此,其实叫做“气候预估”更为准确,因为未来变化有很多不确定性,不可能提出确定数值,仅是一个大约数。媒体不必大肆渲染气候变暖的后果,避免引起民众的恐慌情绪。
    南都:你提到广州和曼谷两个城市都是高楼林立,常有内涝之患,的确到了暴雨季节,广州也常常出现水浸街的情况,这应该如何解决?
    李平日:最近二三十年,曼谷的楼房建筑过多,绿化湿地面积减少,人均绿地面积已是全世界大城市中最低的。运河本是洪水最好的排水通道,但曼谷市先后填埋了多条运河,却又没有相应的排涝设施来替代。广州的面积要比曼谷大一倍,在城市化过程中广州仍保存不少绿地湿地,这对排水有很大帮助。因此,广州应该吸取曼谷的教训,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留足够面积的绿地湿地。
    广州发生水浸街的情况,是因为低洼地区排水困难的原因,比如学生们戏称暨南大学为“威尼斯分校”,这是局部现象,而且往往不会持续很久,没有像曼谷那样淹得一塌糊涂,要到年底才退涝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大量投资建设新的防洪基础设施,在城市周围多建排洪系统来解决。
    广州曾发生水浸全城7天特大水灾
    南都:这是不是意味着广州不会发生像曼谷这样的大水灾?
    李平日:其实不是,还是要提高警惕。中国广东的珠江三角洲、苏浙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与泰国有相同的地方,而且都暴露于严重的水灾威胁之下。还有天津,处于河口海湾,地壳沉降的速度比广州稍快。但比它们更严重的是上海,去过外滩的人都知道,黄浦江边,河堤建得很高,你在外滩的马路上是看不见黄浦江的。为什么,因为上海沉降得比较厉害,虽然和广州是同一个数量等级,但是是以一年好几毫米的速度下降,差了几倍,广州即使是在天字码头,随便爬上什么地方,就能看到珠江,但是上海不一样了,一定要爬上好几米高的江堤,就是因为上海的河堤防洪标准是1000年一遇的。因此,在上海的传统旧建筑物上,根本看不见黄浦江。
    但是广州也不能掉以轻心,就在1915年,距离现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广州曾发生水浸全城7天的特大水灾,当年从7月11日至18日,最高水位达3.48米,长堤水深三尺,西关水深丈余,广东受灾1000万亩,珠三角灾民378万人,这次水灾的起因主要是西江和北江决堤,加上大潮顶托。所以广州不排除会遇到大灾害。因为广州是由东江、西江、北江几条江汇聚在一起,还有一条从从化下来的流溪河,如果这几条河的上流都是大红大暴雨,再加上海水处于大潮期,广州的水位就会很高了。中山大学北门的水文站曾经在2008年测出珠江水位高达2.76米,广州地势很低,海珠广场的海拔才1米多高,2米就会淹没很多地方的。
    汉堡防止水灾的做法值得借鉴
    南都:和广州、曼谷情况相似的其他城市,在防止城市水灾泛滥方面,有哪些措施值得广州学习的?
    李平日:我曾经去过汉堡讲学,我很欣赏汉堡的做法,它把几十年前水灾导致洪水淹到了什么地方在公共场合的墙上非常显著地标出来,让公众警惕。但广州没有,只有在水利厅有这个标记。水淹七天,不是几千年几百年前的事情,距离现在还不到100年,我认为无论是广州市政府还是广州市民,都应该认真吸取曼谷水灾教训,进一步治理河涌,保持绿地湿地,在城市化过程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勿蹈曼谷覆辙。现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是一盘棋,很多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曼谷水灾为亚洲各大都市的防洪防灾体系建设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地应对可能的巨灾威胁。
                                                     (摘自《南方都市报》2011年11月29日)



版权所有 ©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05147258号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邮政编码: 510070
电 话:020-87685006 传 真:020-87685006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创新发展研究院

 

 


热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