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还市民以“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为了重塑岭南特色水文化以迎接第16届亚运会,为了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好生态基础,广州市政府不惜重本,投入486亿元整治水环境,预计到2010年6月,使包括231条河涌在内的水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
本次河涌综合整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更是专门撰文献策。李平日先生从地理学角度论述河涌整治的治本方略及提出持久战的策略;邱维、江传新等从技术层面上为广州河涌整治提出建议;姚铭、凌峰等从实践经验出发,总结河涌整治中管理层面的问题及对策;孙艳军、王树功等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参考上海、成都等地以及国外的治理经验提出整治意见。这些研究成果能为当前广州河涌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然而,在从外地、外国吸取现代先进的河涌治理经验的同时,或许也能从本地的河涌治理史中得到一些启示。民国广州政府已经较为重视河涌的治理。民国时期,广州河涌主要有东濠、南濠、西濠、玉带涌、上西关涌、下西关涌、柳波涌、河南漱珠涌,及其他大小支涌、掘头涌、淤塞涌等。这些河涌是广州城市泄洪、排水、航运的重要管道,地位相当重要。然而,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淤塞问题且急待治理。抗战之前,民国广州政府曾开展持久、系统的河涌整治行动,主要以疏浚河道、拆除侵占河涌的违章建筑为主,较为有效地维护了河涌的生态环境,保证了河涌防洪、航运、灌溉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时代背景及河涌状况的特殊性,民国河涌治理无论是在治理力量或是治理办法上,还是在资金筹措上都具有时代的特点。
治理力量 从民国初年直至解放之前,广州政府经常对河涌进行清理。在治理过程中,政府常常发动群众,让社会广泛参与。其主要形式有:1)相关团体共同研讨解决方案。2)民众参加座谈会,商讨处理办法。3)民众通过报纸了解情况。4)对方案或决议有异议者可以上诉。5)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举报者赏予一定的罚金提成。
治理办法 民国广州政府曾对濠涌治理进行过探索,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治理办法:
1) 重点清理与长期维护相结合(重点清理指将渠内淤泥完全挖出)。2)分区推行,循环整理。3)制定配套措施 为保证河涌治理的有效性,政府不时出台相关措施,如取缔骑濠建筑办法八条,保证了河涌航运、宣泄等功能的正常发挥。4)招投章程颇具特色 民国时期河涌治理的管理模式常为:政府订立招投章程,承揽人在政府的指导及监督下自主开展清理工作。5)逐渐招募招工办法,在招募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要求对象体健、有经验,且贫苦者优先。
资金来源 财力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河涌治理的成败,故民国广州政府对此亦颇为重视,一方面设法增加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力图开源节流并举。
1)设立河涌治理专项资金 因河涌与城市经济及安全相关,所以民国广州政府对河涌治理较为重视,设立了河涌治理专项资金。2)民间资金是民国河涌治理资金的重要部分 因为广州的河涌清理有民间资金参与的传统(清代民间机构文澜书院曾负责西关清濠资金的筹集与管理),所以到了民国,向铺户及民众征收河涌治理资金之风仍然盛行。3)工赈及食物工资法是民国河涌治理资金来源的一种特殊方式。4) 在河涌问题有明确的责任人时政府不出资,民国广州政府除了开展常规的河涌治理外,还经常对河涌状况进行清查,若发现有明确的河涌问题责任人时,则明令其出资清理河涌。5)寻求专门团体帮助,政府降低治理成本 为节约河涌治理成本,民国政府曾向专门团体求助。
民国河涌治理为广州水环境整治提供借鉴 虽然随着河涌治理技术的突飞猛进,往日技术层面上的经验已无法指导今日治理工程的开展。但民国河涌治理在管理层面上的经验,或许能为今天的广州水环境整治提供一定借鉴。虽说时移事易,但历史对后世总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民国河涌治理至少可为今天广州水环境整治提供3点启示:
1) 在整治力量上,可增加透明度以争取公众参与;
2) 在整治策略上,要实施重点整治,更要重视长期维护;
3) 在整治成本上,重视环保可有效节流,亦可避免环境二次治理的投入。
(摘自《热带地理》2010年第3期)
本次河涌综合整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更是专门撰文献策。李平日先生从地理学角度论述河涌整治的治本方略及提出持久战的策略;邱维、江传新等从技术层面上为广州河涌整治提出建议;姚铭、凌峰等从实践经验出发,总结河涌整治中管理层面的问题及对策;孙艳军、王树功等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参考上海、成都等地以及国外的治理经验提出整治意见。这些研究成果能为当前广州河涌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然而,在从外地、外国吸取现代先进的河涌治理经验的同时,或许也能从本地的河涌治理史中得到一些启示。民国广州政府已经较为重视河涌的治理。民国时期,广州河涌主要有东濠、南濠、西濠、玉带涌、上西关涌、下西关涌、柳波涌、河南漱珠涌,及其他大小支涌、掘头涌、淤塞涌等。这些河涌是广州城市泄洪、排水、航运的重要管道,地位相当重要。然而,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淤塞问题且急待治理。抗战之前,民国广州政府曾开展持久、系统的河涌整治行动,主要以疏浚河道、拆除侵占河涌的违章建筑为主,较为有效地维护了河涌的生态环境,保证了河涌防洪、航运、灌溉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由于时代背景及河涌状况的特殊性,民国河涌治理无论是在治理力量或是治理办法上,还是在资金筹措上都具有时代的特点。
治理力量 从民国初年直至解放之前,广州政府经常对河涌进行清理。在治理过程中,政府常常发动群众,让社会广泛参与。其主要形式有:1)相关团体共同研讨解决方案。2)民众参加座谈会,商讨处理办法。3)民众通过报纸了解情况。4)对方案或决议有异议者可以上诉。5)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举报者赏予一定的罚金提成。
治理办法 民国广州政府曾对濠涌治理进行过探索,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治理办法:
1) 重点清理与长期维护相结合(重点清理指将渠内淤泥完全挖出)。2)分区推行,循环整理。3)制定配套措施 为保证河涌治理的有效性,政府不时出台相关措施,如取缔骑濠建筑办法八条,保证了河涌航运、宣泄等功能的正常发挥。4)招投章程颇具特色 民国时期河涌治理的管理模式常为:政府订立招投章程,承揽人在政府的指导及监督下自主开展清理工作。5)逐渐招募招工办法,在招募过程中兼顾效率与公平:要求对象体健、有经验,且贫苦者优先。
资金来源 财力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河涌治理的成败,故民国广州政府对此亦颇为重视,一方面设法增加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力图开源节流并举。
1)设立河涌治理专项资金 因河涌与城市经济及安全相关,所以民国广州政府对河涌治理较为重视,设立了河涌治理专项资金。2)民间资金是民国河涌治理资金的重要部分 因为广州的河涌清理有民间资金参与的传统(清代民间机构文澜书院曾负责西关清濠资金的筹集与管理),所以到了民国,向铺户及民众征收河涌治理资金之风仍然盛行。3)工赈及食物工资法是民国河涌治理资金来源的一种特殊方式。4) 在河涌问题有明确的责任人时政府不出资,民国广州政府除了开展常规的河涌治理外,还经常对河涌状况进行清查,若发现有明确的河涌问题责任人时,则明令其出资清理河涌。5)寻求专门团体帮助,政府降低治理成本 为节约河涌治理成本,民国政府曾向专门团体求助。
民国河涌治理为广州水环境整治提供借鉴 虽然随着河涌治理技术的突飞猛进,往日技术层面上的经验已无法指导今日治理工程的开展。但民国河涌治理在管理层面上的经验,或许能为今天的广州水环境整治提供一定借鉴。虽说时移事易,但历史对后世总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民国河涌治理至少可为今天广州水环境整治提供3点启示:
1) 在整治力量上,可增加透明度以争取公众参与;
2) 在整治策略上,要实施重点整治,更要重视长期维护;
3) 在整治成本上,重视环保可有效节流,亦可避免环境二次治理的投入。
(摘自《热带地理》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