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成因新观点:与地球自转有关

    中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学研究员陈学忠提出地震成因新观点,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并大胆表示地震专业研究100多年的基本点可能就是错的。
   2010年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截止14日18时00分,灾区共记录到余震总数为606次,其中4.0级以上4次。中国国家地理网独家电话连线了中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学研究员陈学忠博士。
   陈学忠初步判断玉树地震的成因时说,此次青海玉树地震属于汶川地震后巴颜喀拉地块的回弹,青海玉树这次地震发生的断裂带属于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汶川地震属于巴颜喀拉地块东南边界。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是青藏板块冲击扬子板块,此次属于该板块的回弹,此次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中心点的连线与地块回弹反作用力的方向一致,这说明玉树就是上次汶川地震板块回弹的着力点。
   陈学忠进一步表示,最近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地震成因观点,认为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地球岩石圈由大小不同、质量不同的块体组成。比如,大洋块体薄、质量轻,大陆块体厚、质量重。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时,就会造成这些块体运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运动可能使块体之间发生“追尾”、“分离”、“摩擦”三种情况,从而引起地震。这一观点是基于对汶川8.0级地震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的分析后提出的。
   陈学忠大胆表示地震专业研究100多年的基本点可能就是错的,传统研究地震成因都是基于两个理论支柱,目前公认的主要是板块构造理论和弹性回跳学说,以这两大理论支柱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地震孕育和地震前兆模式都是为了解释或预期一些地震前兆现象。这些模式一直被当成地震预报研究的理论基础,但这些模式几乎都假定性的,假定地震前,震源区有能量的积累,同时伴有应力和应变的增强过程。如果这个假定就是有问题的,是错误的,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前兆模式就有问题,就是错误的,以此为基础的地震预报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下去。陈学忠博士坦诚,他的上述观点目前在地震研究专业领域接受程度并不高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网2010年4月29日)



版权所有 ©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05147258号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邮政编码: 510070
电 话:020-87685006 传 真:020-87685006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创新发展研究院

 

 


热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