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比较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藤田、克鲁格曼、维纳布斯等以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模型为基础,用不完全竞争、报酬递增和市场外部性等理念构建新的经济地理模型,掀起了一场“新经济地理学”革命。新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基础、研究特点和方法等方面与传统经济地理学表现出明显不同,其理论创新受到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的普遍关注。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它提出了同样引人注目的抨击。
    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的一个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前者采用不完全竞争、报酬递增和多样化需求假设,而后者采用完全竞争、报酬不变(或报酬递减)和同质需求的新古典假设。传统经济地理学认为,在区域之间不存在基本差异的情况下,运输成本的存在将导致经济活动沿空间均匀散布,运输成本的变化对厂商区位抉择的影响是线性单调的,这从古典的杜能模型及后来的阿朗索模型可见一斑。然而,传统经济地理学无法清楚地解释现实世界的经济活动集聚现象。
    新经济地理学革命是报酬递增理论革命的延续及其在经济地理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是沟通贸易理论与增长理论的桥梁。通过向经济地理学引入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理念,借助分工/专业化生产与多样化消费之间的线性作用,新经济地理学可以在继承经济地理学研究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层次地解释外部经济的微观基础和驱动经济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内在动力,不仅建立了贸易和增长理论的直接联系,而且将贸易、增长、专业化和分工的非线性影响都完全动态化。因而不仅构成对贸易和增长理论以及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补充。虽然两者各自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在研究方法上有不同的特点,其研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交叉重叠,研究结果即使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相辅相成、相互印证之处亦会不少。两者之间其实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更没有必要将这两者理论对立起来。
                                                       
                                                      (摘自《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第10期)




版权所有 ©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05147258号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邮政编码: 510070
电 话:020-87685006 传 真:020-87685006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创新发展研究院

 

 


热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