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新年异常寒冷,几乎整个北半球都遭受着极度低温的考验。来自西伯利亚的持续寒流已经在俄罗斯、乌克兰、东欧、日本夺去上千条人命,并涉及我国河南陇海地区。属于温暖地带的南欧、印度都发生了暴雪,导致大批人畜冻死。对此,科学家们纷纷做出解释,认为,我们的地球在温室化的同时,也面临着突然进入“冰川时代”的可能。
美国国防部报告认为,未来10年气候恶劣。在2010年至2020年,全球将出现一场巨大的气候突变,将导致美洲、亚洲在内的北方地区出现干冷气候,亚洲的季风气候会减弱,间歇性地出现。报告引用了两个很重要的科学依据:一是在历史上每当气温逐渐升高到一定的数值,不利的天气状况可能会相对突然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很可能发生突变;二是随着现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格陵兰岛的冰也在不断融化,越来越多的淡水通过陆地的河流,汇集到了北大西洋,导致海水失去了这种重力的推动,不再形成环流,使海洋的热量交换机制失效,导致热的地方更热,冷的地方更冷。
我国科学家郭增建也提出了“深海巨震降温说”的解释,他认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2005年美国内华达山脉地区下了近90年来最大的暴风雪,莫斯科和日本的降雪竟然超过了3米,南半球夏季出现低温。海洋巨震减弱了温室效应,成为气候变冷的放大器。
也有科学家认为,从2000年开始,全球气候将从30年的温暖期转入30年的低温期,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出现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摘自《广东科技报》2006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