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地理学在我国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主要集中在乡村聚落和土地利用两方面,论著非常丰富。建国以后至70年代末期,由于客观原因我国地理学者把对乡村的研究简单化成对农业的研究。80年代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区域乡村地理研究和对乡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分析两方面。1987年国家正式把乡村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列入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显示出其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实践意义。1990年以来我国乡村地理学发展不仅涉及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区域地理、文化地理等相关学科,还借鉴与采用了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乡村地理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对传统领域的研究有所加深,并且把范围拓展到乡村的社会、文化、景观及农户行为等多个层面,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并且学者们仍然保持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其中乡村城市化研究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许多新技术与新方法也融入到乡村地理学的研究之中,特别是遥感、GIS、数学模型和其他计算机软件运用,使得研究更加方便与准确。
(摘自《人文地理》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