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古树博览园昨天在东莞观音山森林公园开幕了。30余棵在广东地下发掘出来的古树终于重现天日,它们当中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稍稍年轻一点的也差不多与羊城同岁。有关专家表示这些古树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通过破译这些古树的“语言”,可复原广州、广东上万年的气象资料,但是目前对古树的保护还需引起更大的重视。
最老的树可追溯至“黄帝”时期
记者在古树博览园里看到,这30多棵近几年从广东地下挖掘出来的古树或立或卧,形态各异,有的基本完整,有的却只剩下硕大的树头。在它们密密麻麻的年轮里,忠实地记载了广东地区万年以来的“沧海桑田”。
这里年纪最大的一棵树是青皮。它长期被风雨侵蚀和河水浸泡的外层已经失去了约三分之一,但遗留下的清晰可辨的树轮仍旧有三百多圈,表明这棵树在公元前两千八百多年的时候———也就是黄帝时期———就已经生活在了南粤大地上。专家告诉记者,青皮是一种热带乔木,主要生长在越南和我国的海南岛,这证明了广州在黄帝时期的气候比现在更热,与现在的热带地区极为相似。
一百棵树复原上万年气象
而另外一棵外形细长看似“丑陋”的古树来头也不小。这棵“隆兰”的年代与广州建城基本同期,可以说是与广州“同寿”,它记载了广州一千多年前的气候情况。广州地理研究所教授李平日告诉记者,“隆兰”是一种生活在海拔1800米至2500米山地的常绿乔木,目前主要分布在西藏等地的寒冷地区,这说明当时广州的年平均气温差不多只有十几摄氏度,广州的冬天曾经冷得下雪结冰。
李平日说,树木是最忠实的历史记录者,在人类还没有语言和文字的时候,树已经存在了,一棵古树的年轮至少有上百圈,如果我们可以对一百棵不同时期的古树的“语言”都进行“破译”,那么广东地区上万年的自然状况、气候变迁就可以被复原。
专家告诉记者,从现在已经发掘出来的这些古树身上,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出来:广东地区的气候状况是一个曲线的发展趋势,曾经非常热、也曾经冷到下雪。那么今后的情况又会如何呢?目前全球持续变暖,而广东地区“升温”的状况更加明显,这种变暖的趋势到什么时候会结束?也许这些默不作声的大树就可以说出答案!
古树当柴烧让人心痛
李平日对记者透露,通过他们这几年的勘察和挖掘,已经可以基本断定,两千七百多年前,珠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1%,而珠三角地区的地下埋藏的树木更是重重叠叠,纵横交错宛如“地下森林”。但是可惜的是如此丰富的“古树资源”并未得到系统的开发。这几年的工作因为缺少资金支持,都是“零敲碎打”地开展,不少无暇顾及的古树,被当作普通柴火烧掉的有之、被当作瓶塞原料的有之,让人感到痛心。
李平日表示,按照有关规定,树龄超过500年的活树都属于“国宝”,而这些古树生存的年代要久远得多。记者在古树博物园里看到,这些经过科学家若干年努力才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古树,由于资金匮乏的原因,只能被简陋地陈列在露天的展览厅里,不少小朋友顽皮地在大树古老的身躯上爬上爬下,或者拔下一两片看似普通、却实际上写满历史的树皮把玩。如何保护这些历史的“书写者”,确实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