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赫定和他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的地理考察

斯文·赫定其人
    1865年,斯文·赫定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家庭和早年经历并没有任何与众不同之处,与众不同的是他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当时正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版图上迅速扩张的时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新闻、街谈巷议充斥着只身远航、极地探险的传奇故事,呼吸领略了这样的氛围,使少年时代的斯文赫定产生了对远方世界执著的迷恋。1880年,瑞典一支北冰洋科学考察船“菲加号”在完成探险考察后返回斯德哥尔摩,全城为之轰动,居民们涌向码头、大街聚集欢庆,这动人的情景着实让斯文·赫定难忘。

    19岁时(中学刚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斯文·赫定得以到里海巴库做家庭教师。工作结束后,他以所得薪金为路费,只身到波斯高原和美索不达尼亚平原游历。1890年4月,斯文·赫定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再次来到中亚,并在外交使命完成后,考察了土耳其斯坦和我国新疆西部地区,抵达中亚名城喀什。斯文·赫定回国后着手组织了一支中亚考察队,于1893年10月又一次离开故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考察队进入帕米尔高原,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下驻扎了一段时间,斯文·赫定还曾试图攀登这座著名的“冰山之父”。1895年2月,斯文赫定的考察团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几乎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被过路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1899年,斯文·赫定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900年,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他发现了楼兰古城。这之后,考察队继续深入西藏,完成了藏北部分地区的地理考察。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中国,此行主要为考察西藏,勘测了冈底斯山和藏南的大片地区。斯文特定最后一次考察中国西北,始于1926年的冬天,这次他组织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联合探险队。当考察活动还在筹备中时,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过近六个月的谈判,方才达成协议。协议规定由中瑞双方共同组成了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团吸收五名中国学者和四名中国学生,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矿物质样品和文物等等,都是中国的财产。1927年5月,由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领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离开北平前往新疆。整个考察活动从1927年开始到1935年结束,这八年当中的经历、甘苦、成败得失,都忠实的记录在他著的《亚洲腹地探险》当中。

    斯文·赫定的亚洲考察使他在祖国瑞典乃至国际社会以及学术界都赢得了很高的声望,获得过各种嘉奖和荣誉,成为瑞典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地理学上的卓越贡献
    斯文·赫定终其一生献身考察事业,积累了大量科学考察资料。他一生的著述很多,其中在中国新疆和西藏的考察汇集了三本科学专著,包括《中亚科学考察报告》6卷、《南藏》11卷和《西北科学考察报告》30卷,共约1000万字。这些科学报告除了涉及自然地理、地貌、水文、气候、地图、历史地理等许多地理问题以外,还包括地质、生物、天文、人类与考古、民族、语言等多种学科,是有关新疆和西藏地区宝贵的地理学财富。
    斯文·赫定在考察期间,非常重视测绘和制图工作。他在新疆和西藏先后绘制了近2000张路线图,以及大量冰川图、山系图、测高图等专门地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了中亚和西藏全图(1:750万)、西藏全图(1:100万)。

    此外,斯文·赫定还写了大量科学游记,比如《中亚细亚沙漠》、《亚洲腹地探险》、《外喜马拉雅》等。这些游记内容丰富、描述生动、科学性强,并附以大量的插图和照片,非常受读者欢迎,而且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版权所有 ©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备案号:粤ICP备05147258号
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邮政编码: 510070
电 话:020-87685006 传 真:020-87685006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东创新发展研究院

 

 


热带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