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以来,珠江三角洲的生产生活成本、生产要素特征和生态环境质量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等一系列外部冲击下,其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和外向型城镇化模式正在经历转型重构。东莞作为“世界工厂”,是珠三角产业组织和城市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和缩影。
鉴于目前对东莞产业区模式新一轮重构过程及其对城市发展综合影响关注的不足,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许吉黎博士基于对东莞178家传统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对逾60位企业经理人、政府部门职员、产业协会人员和专业人士的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揭示了2005~2020年东莞作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的重构过程和特征,以及影响城市发展转型的综合效应(图1)。
图1 产业区重构与城市发展转型的理论框架
研究发现,过去15年来,东莞作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经历了产业组织的地方化、区域化和国内化,正在迈向“多尺度嵌入的产业综合体”,具体表现为供应链的地方化、跨国公司的地方嵌入、高科技产业组织的区域化以及生产网络和市场导向的国内化。东莞由“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向“多尺度嵌入的产业综合体”转型推动了城市社会结构、空间格局和人居环境的全面转变,进而重构了其“外向型城镇化”模式。近年来,东莞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正在浮现(表1)。
表1 东莞外向型城镇化与浮现中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对比
该研究丰富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在“全球南方”国家成功的产业、组织和地理空间转型路径,集成了目前相对碎片化的经济地理学产业区研究发现。同时,尝试构建产业区重构与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之间的因果关联,旨在深化经济地理学产业区研究与城市地理学城镇化研究之间的理论对话。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人文地理学权威期刊Cities(中科院城市研究1区TOP期刊和SSCI 1区期刊,IF=6.077)。省科学院地理所许吉黎博士为第一作者,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叶嘉安院士为通讯作者,省科学院地理所杜志威副研究员参与研究。该研究获得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香港特区政府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广东省科学院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
引文格式:
Xu, J., Du, Z., & Yeh, A. G. O. (2023). Localiza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domesticalization of satellite industrial platform and urban transformation: A case study of Dongguan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Cities, 139, 104368.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4275123001804?via%3Dihub
来源:人文地理部
撰稿/供图:许吉黎
排版:陈嘉桓
初审:陈嘉桓
审核:夏欣 温美丽
审定发布:吴旗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