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步入人类社会经济生活,重要表现之一在于推动了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的更新迭代。以5G基站、大数据中心、特高压和新能源充电桩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被视作中国乃至全球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区域产业转型、赋能科技创新和转变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支撑。
然而,目前经济地理学对新基建的研究刚刚起步,尤其是新基建影响区域新兴产业培育的效应及其时空和产业分异尚少涉及。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许吉黎博士和叶玉瑶研究员基于国家发展改革委界定的新型基础设施概念内涵,测度了近10年来中国主要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揭示了城市新基建发展水平影响人工智能、机器人、软件即服务和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效应,刻画了影响效应的时空及产业分异。
研究框架
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主要城市的新基建综合发展水平和四类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经历了快速提升的过程,空间上集聚于国家中心城市(群)和经济发达地区。研究论证了城市层面新基建发展水平有益于新兴产业培育,并且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更进一步地发现,人工智能、机器人、软件即服务和区块链等新兴产业以差异化的程度和方式受益于城市新基建发展,继而论证了影响效应的时空异质性和新兴产业类型敏感性。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Cell出版社旗下和Elsevier出版社旗下期刊Heliyon(跨学科领域SCI期刊,IF=4,JCR 2区,中科院3区)。省科学院地理所许吉黎博士为第一作者,叶玉瑶研究员为通讯作者,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黄冠博士和省科学院地理所刘郑倩参与研究。该研究是依托叶玉瑶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型基础设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与机制运行一体化研究”完成的前期研究成果。
引文格式:
Xu, J., Huang, G., Ye, Y.*, Liu, Z. (2024). Spatial-temporally and industrially heterogeneous effects of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n fostering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ese cities. Heliyon, 10(1), e23774.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05844023109820?via%3Dihub
来源:人文地理部
稿/图:许吉黎
编辑:陈嘉桓
审核:夏欣
审定发布:吴旗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