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邀请东北师范大学白娥教授、南京大学徐志伟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方运霆研究员前来开展学术交流。地理所所长周霞、副所长叶玉瑶、业务部主任温美丽、自然部主任宫清华、自然部副主任杨龙以及部分科研骨干、青年学者和学生等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杨龙副主任主持本次活动。
白娥教授作了题为“土壤微生物驱动的碳氮循环”的学术报告,围绕土壤微生物,进行了基于土壤底物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寿命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微生物残体与凋落物周转以及大尺度上微生物对土壤碳氮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报告。
徐志伟教授作了题为“干旱区风沙环境变化及其非线性响应过程”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阐释了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风沙沉积形成的沙丘双稳态格局,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对该格局形成过程的影响。
方运霆研究员作了题为“森林土壤气态氮损失”的学术报告,针对土壤气态氮损失研究主要难点,发现微生物反硝化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硝酸盐流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快速、灵敏、自动在线测N2O和N2的稳定同位素丰度的方法,为标记研究提供重要保障。
自然部主任宫清华研究员作了题为“华南山地地表关键过程与灾害效应”的学术报告。该团队在华南山地灾害发育和风险防控方面取得了关于 “灾害遥感识别、风险调查评价、空间规划调控” 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其研究技术成果有效支撑了全省地质灾害调查以及 “隐患点 + 风险区” 双控工作,同时也为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广东省和多个地市国土空间规划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1 学术讲座会场
在交流环节,周霞所长介绍了研究所的发展情况,与参会人员围绕自然地理学前沿研究进行交流。此次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增强了研究所与国内相关专业领域学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同时也推动了自然地理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图2 学术讲座会后合影
供稿:自然地理部
供图:自然地理部
撰稿:刘美洁
编辑:周成杰
审定发布:吴旗韬